市侨联:以侨为桥聚合力 深耕实干谱新篇
在2025年安徽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,市侨联荣获“安徽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”称号。自2020年成立以来,市侨联始终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紧扣“六项职能”,在政治引领、阵地建设、侨胞服务、文化交流等方面深耕细作,让侨心与党心同频共振,让侨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,奋力谱写侨务工作生动篇章。
强化政治引领,筑牢侨心向党根基。市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把思想引领作为工作首要任务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侨界落地生根。通过专题学习会、座谈研讨、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,组织侨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、中国侨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,引导侨胞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结合建党100周年、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、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等重要节点,精心策划系列活动:“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”竞答激发爱国热情,“丹青颂盛世 翰墨写初心”书画摄影展抒发赤子情怀,“光影永流传”集中观影重温红色记忆。组织侨界代表赴金寨、安庆等地参观学习,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。每逢春节、端午、中秋等传统节日,开展“端午粽飘香 同心情更浓”“情暖迎中秋 同心庆国庆”等联谊活动,在欢声笑语中凝聚思想共识。
完善阵地建设,搭建精准服务平台。坚持“党建引领侨建,侨建服务党建”,市侨联着力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,在6个乡镇成立侨联工作站,由乡镇副书记任组长、统战委员任副组长,配备专人负责涉侨事务,推动侨界联谊、扶贫助困、文化宣传等工作规范化开展,形成“市—乡—村”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,打通为侨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扎实做好基础工作,定期开展侨情摸底,建立“归侨侨眷”“重点侨界代表人士”“归国留学人员”等数据库,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;打造“安徽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”2个(程长庚故居、张恨水故居)、省级“侨胞之家”1处,让侨胞有了“温馨娘家”。
深化联系服务,传递暖心惠侨温度。市侨联始终把为侨服务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,常态化开展归侨侨眷走访慰问活动,建立侨联干部结对联系侨界代表人士制度,近五年慰问重点侨户、困难归侨侨眷120余户,发放慰问金及困难补助金20万余元,让侨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多措并举维护侨益,举办侨务工作培训班,发放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》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,提升侨界法治意识;依托“侨胞之家”“侨联工作站”设立法律咨询窗口,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为侨胞维权保驾护航;编制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图,明确涉侨政策适用范围、办理流程,让侨胞办事更便捷。积极服务侨企发展,协调解决经营难题,以实际行动支持侨界创新创业。引导侨界力量融入社会建设,组织开展“侨心护瞳·健康未来”“侨爱心·送义诊”等公益活动,惠及群众千余人次,让侨力在乡村振兴、公益慈善等领域绽放光彩。
促进文化交流,让潜山故事走向世界。依托潜山“古皖之源、文化之乡”的深厚底蕴,市侨联以文化为纽带,架起连接海内外的“连心桥”。联合政协、文旅等部门开展“以文促侨”专题调研,依托程长庚、张恨水等历史名人资源,开展“侨游基地 同心筑梦”“寻根探祖”等活动,唤醒侨胞文化记忆。
积极推动潜山文化“走出去”,加强与海内外侨团、侨领的对接联系,接待菲律宾中国商会等侨团来潜考察,让更多人了解天柱山的雄奇、古皖文化的厚重。持续组织全市高中生参加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,近三年动员1.6万名学生参与,92篇作品获全国奖项,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内外凝聚更广泛共识。
站在新起点,市侨联将以荣获“安徽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”为契机,继续握紧“侨”的纽带,用心用情做好“联”字文章,凝聚海内外潜籍侨胞的磅礴力量,为潜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“侨动力”。
- 上一篇:市侨联全委会扩大会议召开
- 上一篇:真没啦!